按此查看英文版本
「HART Haus 策展培育計劃」將於今年10月再次舉辦!
策展培育計劃 (Curatorship Incubation Programme, CIP) 於 2021 年首次推出,專為藝術愛好者與有抱負的策展人所設計,旨在加深他們對當代策展實務的了解。2025 年的課程主題為「探問策展」(Questioning Curating),以批判與實踐為基礎,探討策展是如何從管理展覽演變為促進不同形式的集體意涵創造。本活動透過講座、工作坊與客座會議,探討展覽歷史的重要發展、另類藝術空間的角色,以及策展作為一個回應式、開放式的過程。本課程兼顧概念架構與實務個案研究,讓學員掌握超越傳統界限的思考工具,並將策展當成一種動態的實務。
PHD group共同創辦人的客席講座
參加者在工作坊中分享展覽提案
本課程提供當代藝術策展的全面介紹,結合概念性學習與經驗豐富的策展人與實務人員的實踐心得。2025 年版包含 6 個核心講座與 4 個客座環節,主題涵蓋策展基礎、實務技巧與個案研究。此外,進階班的學員還可參加,1 節專注於展覽提案及專業發展的個人指導環節以及 1節額外的展覽提案匯報。
課程重點:
研習實際個案中如何應用理論知識與實用技巧
策展人、藝術家及專業人士的豐富經驗和專業觀點
為進階學員提供一對一指導和為展覽提案給予回饋
現時的策展已不只是單單舉辦展覽,而是一種塑造意義、促進對話,以及在藝術、觀眾與機構之間建立永續關係的途徑。隨著策展人的角色與職責不斷轉變,是次課程提出以下問題:我們該如何反思與重塑藝術策展,使其成為一種共享的、開放的、回應式的實踐?
課程日期
時間: 逢星期六上課,每天 2 節課堂
日期: 2025年10 月 18 日、10 月 25 日、11 月 1 日、11 月 8 日、11 月 15 日、11 月 22 日*
時間:香港時間上午 10 時至中午 12 時,及下午 1 時至下午 3 時
地點:HART Haus(香港堅尼地城士美菲路 12P 祥興工業大廈 4 樓)
*11 月 22 日只需進階學員額外出席。
其他資訊將於課程開始時與學員分享。本課程所有時段均需要學員現場岀席。
完成所有課程的學員將獲頒發課程證書(進階學員需額外提交展覽計劃書)。
課程框架
*詳情請參閱下方「進階課程」資訊。
三個核心單元
「策展」通常指透過策展人這個角色統籌展覽、展示藝術品或物件。傳統上,這意味著根據一個核心理念,有條理地、有意義地展示藝術作品。
然而,本培育課程採取了不同的觀點。我們將策展及策展人的角色視為對當今社會與文化挑戰的回應。通過探討真實的策展案例,本課程將幫助你了解策展人在做什麼、如何工作,以及他們的選擇為什麼重要。
你將學習到,策展不僅僅是提供答案或固定意義,更能提出重要的問題並啟發批判思考。通過討論與案例研究,鼓勵你將策展視為一個富有創意與思考性的過程。
本單元探討策展的多元方法,從國際大型雙年展的框架到社區為本的藝術實踐。透過案例研究與討論,課程將檢視展覽及計劃以不同的模式跟觀眾互動,及回應社會議題,鼓勵參加者批判性地思考策展在全球與社區層面的影響與可能性。
本單元探討策展作為一種靈活且具參與性的過程,連結物料、人與城市環境。透過運用檔案資料、鼓勵公眾參與,以及促進不同面向的反思,展覽製作在當代策展中是一個不斷生產新的意義、充滿活力且開放的結構。
*課程的三個核心單元將由主要導師及嘉賓講者於五星期內分十節課深入講解,供所有學員參與,高階學員則另設一節個人輔導及一節專題發表環節。課程的進一步詳情將於開課前提供。
進階課程
額外的一對一輔導、提案指導與展覽策劃
如果你有興趣實踐展覽策劃及願意投放更多時間專注學習,「進階課程」這個機會將為你提供額外的指導支援,讓您預備迎接屬於自己的策展機會。
除了「基礎課程」中涵蓋的所有主要單元和嘉賓座談外,我們的「進階課程」還提供:
與我們的主要導師進行一次額外的一對一線上輔導,輔導課會根據你的個人事業規劃、研究或項目提案度身訂造。這些絕佳機會讓學員能在履歷檔案建立、事業規劃、策展技能發展等領域尋求進一步意見。
與其他進階課程學員進行一次額外的展覽提案匯報。
在導師的指導下,進階課程的每位學員將在課程結束時提交一份展覽提案供評核和反饋。
其中一份獲選的提案將得到 HART的支持,在HART Haus於2025年以展覽形式實現*。HART 樂意為獲選的一份優秀展覽提案提供場地贊助及推廣等方面的支援。此外,獲選方案的候選人亦會獲得港幣高達港幣30,000元的額外資助。
注意事項:
為確保導師和學員間的有效交流,進階課程學員名額最多為約10人。
每位進階學員將與兩位策展人各進行一次一對一輔導。學習者可以在諮詢期內與導師協調會議時間,並預留至少一個時段與導師進行一對一課程。每次諮詢為時一小時,視導師的選擇透過 Zoom 或電話進行。
*實際展期和具體細節有待提案評核後討論,任何額外的支援將由 HART 在審核提案後決定。
過往學員之展覽 / 活動
“我非常感謝 HART Haus 給予我這個機會去策劃人生中第一個展覽,我深知這是個十分難得的經驗。是次能夠在 HART Haus 策展並獲得團隊的支持,對我來說是很大的幫助和鼓舞。透過參與這個課程並策劃展覽,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並得以實踐所學,同時在展覽執行過程中也獲得了寶貴的經驗,這些都將成為我日後在藝術專業生涯中持續前進的重要養分。”
主要導師
鄭秀慧
學者、策展人
鄭秀慧博士是一位香港的學者及策展人,現任香港科技大學藝術與機器創造力學部講師。她曾於M+博物館擔任香港視覺文化副策展人。她的研究範疇包括香港及中國的現代與當代藝術、離散研究、藝術家檔案,以及歷史與記憶的偶發性。鄭博士於2021年獲得歌德學院、documenta研究院及documenta檔案館聯合舉辦的研究員資助。2018年,她被選為Para Site新銳藝術專業人員之一。她「1997年及當下香港視覺共鳴」的研究論文,在2023年獲得國際視覺文化協會與《Journal of Visual Culture》2023年度新晉研究者獎榮譽提名。她的策展項目曾於香港、台灣、德國及泰國實現。
鄭博士於2021年獲香港中文大學藝術史博士學位,2016年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取得文化研究碩士學位。她的專著《Archive as Detour》, 探討當代香港的檔案藝術實踐及藝術家檔案已於2024年出版。
高穎琳
獨立策展人、藝術家
高穎琳是一位獨立策展人、藝術家,她曾擔任Para Site藝術空間的助理策展人(2021至2023)以及大館當代美術館的藝術教育及美術館統籌(2019至2021)。她曾策劃 《Cantando Bajito: Incantations》(Ford Foundation Gallery,紐約,2024), 《香港與福岡的日常——當代藝術考現學》(art space tetra,福岡,2023),《後人類敘事》系列(牛棚藝術村及香港醫學博物館,香港,2020至2022),鄺鎮禧個展 《PS 備註》(Para Site,香港,2023),李鈺淇個展《碎心碎片迪斯可球》(MOU PROJECTS,香港,2023)以及《社區藝術實驗計劃——週街展》(九龍城街道,香港,2013及2014)等等。
高氏的藝術作品從她的親密關係和個人感覺出發,主要關注距離和邊界的重新想像,她曾參與聯展《只是時差》(節點藝術空間,台南,2023),《缺口長出了尾巴》(老虎巖雙年展,香港,2023)及《歷時迴聲》(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展覽廳,香港,2023),雙人展《Over the ocean, over the sea》(Current Plans,香港,2022)等。她畢業於香港教育大學創意藝術與文化學系,並在台灣世新大學獲得性別研究碩士學位。她目前往返於香港和台灣生活與工作。(圖片:Jane Kratochvil)
客席講者
黎肖嫻博士
研究式跨領域藝術家、獨立學者
黎肖嫻博士的學術活動與跨界藝術創作環環緊扣,延續電影研究的核心。日常生活歷史的探究,以器官論為框架。創意媒體學院的25年,創立了多個跨學科的科目:媒體考古、聲音藝術、視覺民俗誌、衍生性文學藝術,微敘事,和新唯物論對創作和歷史書寫的注入。
她的錄像在紀錄片和實驗電影節中都能找到切入點,如奧伯豪森短片節、伊赫拉瓦國際紀錄片節等。澳門和首爾實驗錄像節分別於2015和2017年舉辦她的個人作品專輯。2021年,西班牙科爾多瓦當代藝術中心舉行了她的錄像回顧展。
實驗歷史書寫作為庫存活動的作品包括第九屆上海雙年展的《1906-1989-2012:廣州-香港-上海-安吉》、在新加玻和香港兩度就地裝置的《記憶存庫記我城 :流散的碑誌》(2016/2017)等,直指存在的物理基礎。
黎策劃的「錄像宣言」已出版兩輯。2015年發起「據點」探討創作的持續性。關注藝術與科技對話,於2004年創辦「文字機器創作集」,追尋演算式思考作為藝術方法,進到2018-19年大型策展《演算藝術:劃破時空》追求科藝認知教育的普及。
黎的作品為M+、錄像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等收藏。她是香港藝發局的「年度藝術家(媒體藝術)2017」。2022年,她策劃的《平地數碼》網上錄像誌獲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頒發《State of the Art(ist)》獎項。
完整個人簡介可參閱:
https://www.floatingprojectscollective.net/collective/linda
王天仁
藝術家、教育工作者、合舍創辦人
生於香港,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擅將廢棄木材拼砌出木雕作品,其作品為香港藝術館、本地及海外私人購藏。王天仁除活躍於本地及海外展覽,也從事藝術教育超過廿年,曾與世界知名品牌進行跨界合作,亦曾於香港、上海、日本和台灣參與大型公共藝術活動。近年積極舉辦各類型工作坊,及於不同平台分享所見所想,2020-21年獲M+邀約合作,於敢探號進行一系列藝術教育項目,2017-2024年於深水埗大南街自資營運複合藝文創意空間─「合舍」。
http://www.wongtinyan.com
http://www.facebook.com/junkwoodsculpture
http://www.facebook.com/formsocietyhk/
羅玉梅
跨媒介藝術家,藝術教育工作者
羅玉梅是一名跨媒介藝術家,藝術教育工作者,現居於日本千葉及香港兩地。創作以為「擴延電影」主要媒介。常以田野 調查和搜集為方法,介入城市空間及日常, 捕捉歷史的物理痕跡、人的心理軌跡、時間的形跡與地緣政治的關係。聲音是羅玉梅創作的重要切入。聲音背後的政治與文化隱喻,聲音作為身體記憶,以及聲音與文字視覺之間的互換都是她的實驗 範圍。
羅玉梅入圍2021 Foundwork Artist Prize 最終候選名單, 於2018年同時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新秀獎(媒體藝術)和第十五屆 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媒體藝術組)傑出作品獎。主要展覽包括:《客途秋恨:第二現場》(集美·阿爾勒發現獎,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中國,2024年);《Nomadic》 (Jim Thompson Art Center,泰國曼谷,2024年); 《State-less 無國界》(Two Temple Place ,英國倫敦,2023年); 《I Talk like a River》(Sound Forms-Bounding in Void、Tai Kwun Contemporary,香港,2022年); 《道草展:未知とともに歩 む》(水戶藝術館,日本,2020年); 《那傳來浪潮的方向》,香港巴塞爾藝術展,Para Site 藝術空間展位。
*羅玉梅將透過 Zoom 在線上授課。
葉偉靖
WURE AREA創辦人
凌中雲
藝術家
以「以藝術連結社區,透過創作啟發思考,探索城市記憶與人文關懷,培養觀察力與創造力。」的理念進行創作。
透過城市觀察及物質探索進行混合媒界創作,好奇於時間痕跡、不同物質的聯繫、日常物與人的關係,創作媒介甚廣,其中有大地藝術、雕塑、影像、印刷、社區藝術、裝置等,觀眾從中可以發現我對城市的另類觀點。他的作品曾 於德國、芬蘭、澳洲、日本、台灣、泰國和中國展出,以及刊登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2025年於大角咀晏架街遊樂場首度策劃公共及社區藝術展覽《真·臨時遊樂場》,現為慈善機構Hass Lab創作團隊成員。
收生準則
收生名額:為確保導師、嘉賓講者和學員間的有效交流,此課程總取錄人數(包括基本課程及進階課程)最多為30名學員,而進階課程學員名額最多則為10人。
此課程適合擁有以下特質的學員:
對策展實踐有濃厚興趣的藝術愛好者
具有一定與藝術和文化相關的實習/工作/項目經驗
完成課程後有志在藝術和文化領域進一步發展
好奇、具創意、願意接受新事物
樂於學習並主動進行交流對話
語言
課程主要以英語進行。
導師間中或會使用廣東話及國語。
課程費用
港幣$5,500元正(基礎課程)/ 港幣$6,500元正(進階課程)
⋇ 早鳥優惠:於9月15日或以前報名可享港幣300元折扣
截止報名日期
2025年9月29日
成功報名學員將於10月第一周期間獲得 HART Haus 團隊個別通知。
如有其他疑問,歡迎電郵查詢(atelier@thehart.com.hk)
Click here fo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for the event.
Follow @harthongkong #harthongkong